埔书房
日前,融合黄埔阅读服务特色、彰显城市文化品味的广州市(黄埔区)“图书馆之城”文化品牌——“埔书房”正式启用。
“乞匠心·绣锦程”岭南古艺新作展开展
8月18日,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馆香雪山特色分馆、图书馆香雪山服务点启用暨“乞匠心·绣锦程”岭南古艺新作展开展活动在分馆现场举行。
本次活动由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,黄埔区文化馆、黄埔区图书馆主办,黄埔区文
化馆香雪山特色分馆、黄埔区图书馆香雪山服务点承办,黄埔文化集团、黄埔文旅公司协办。
作为香雪山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后的首个公益展览活动,“乞匠心·绣锦程”岭南古艺新作
展将持续展览两周,展品合计115件,以传统民俗文化“乞巧”和黄埔非遗代表性项目“
广绣”两大形式新创作的作品融合展出的方式对外开放参观。
展览中的广绣展品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
及其工作室提供,共计39件,包括红荔鹦鹉、锦绣前程等多幅独具岭南特色的作品。
乞巧展览作品共计76件,选自黄埔区12个祠堂和社区,作品种类丰富,除了有传统
的五谷丰登、花鸟鱼虫之外,也有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的创意性作品。
乞巧展览作品
活动现场同时举办了一场面向参观者的广绣体验活动,让参观者在感受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融合之新的同时,领略到岭南古艺作品的独特魅力。
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居民文化需求
图书馆香雪山服务点作为“埔书房”启用后的第一个新成员,除了将和文化馆特色分馆一起为周边群众、企业、各
单位提供艺术推广活动以外,还有图书借阅和阅读推广活动,使大家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。
近年来,黄埔区扎实推进“图书馆之城”建设,在完成图书馆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,全国首创“政府资源补给+
企业自主运营+社会力量参与”的总分馆制建设的“黄埔模式”。由政府提供图书资源、数字资源以及部分启动
资金,企业配套投入场地、资金开展图书馆建设,撬动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,打造一批具有鲜明
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。
目前,黄埔区“图书馆之城”建设达到了每7000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,包括1个总馆,2个直属分馆,
20个街镇、社区分馆,24个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,144个社区(村)综合服务中心,105个校园服务点,28个与
社会力量合建服务点,115个智慧公交站亭以及100余个职工书屋,同时建成各类型阅读新空间500多处,实现全
区104所学校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。
黄埔区图书馆主要阅读服务效能指标连续6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,服务体系建设获广州市区级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第一名。
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运营,黄埔区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和广度,
打出了“品阅黄埔”“品乐黄埔”“埔阅万家”“埔声悦尔”“有品文化在黄埔”等系列服务品牌,有效地涵
养了黄埔的文化气质和城市文明。
融合黄埔元素,展现黄埔特色
“乞匠心·绣锦程”岭南古艺新作展,独具特色地融入了黄埔城市文脉、历史长廊、非遗项目、
传统民俗等元素,通过融合展示的形式展现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——“乞巧”和地方非
遗代表性项目之一“广绣”等传统文化瑰丽宝藏,让历史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。
乞巧
黄埔乞巧文化源远流长,由中原传入,有着“太平摆贡,人寿年丰”的美好祈愿,经长期在黄埔地区
传承和发展,具有鲜明的群众特性。每年传统佳节“七夕”一到,乞巧摆贡风行各村各户。黄埔区从
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挖掘乞巧技艺,九十年代重现规模,2000年以来得到广泛普及,并逐渐从民
间走向社会。通过参加省内外各种民间工艺精品展和乞巧赛艺活动,黄埔乞巧文化已引起社会各界
的高度关注,曾在2011年被授予“广东省乞巧文化之乡”称号,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广绣
广绣,粤绣之一,与江苏的苏绣、湖南的湘绣、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,于2006年列入
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以构图饱满,形象传神,纹理清晰,色泽富丽,针法多样,善于
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,画面多以岭南特有景物为主,其中岭南佳果荔枝和广州市市花红棉更是广绣
作品的主要题材。在黄埔,也有许多群众始终坚守,用一针一线续写着属于黄埔的“广绣传奇”。
乞巧文化与广绣文化的相会,
承载了黄埔传统文化传承的脊梁,
点缀了居民文化自信的梦。
透过此次融合作品展,
在非遗民俗“溯承”间,
用一件工艺品、一副画作、一段文字,
记录下传承的生活场景,
提高人们的生活素养和文化熏陶,
彰显黄埔千年文脉的灿烂和魅力。
参观指引
展览时间:8月18日-9月1日
开馆时间:周二至周日,13:00-21:00
地址导航:香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(三楼)